壹年壹度的廣告媒體盛事"央視招標"如期而至。
露露以6.7億摘下"狀元",美的3.8億位列"榜眼",寶迪3億位居"探花",天貓1.8億緊隨TOP10,國美1.3億第25、蘇寧7383萬第51、京東4599萬第65、騰訊4269萬第70。
今年由電商,替代了因規定落實而落榜的白酒等傳統行業,而且都還沒有下狠手。電商上邦是個挺奇怪的事,央視並不能像百度、hao123、CPC壹樣直接帶來流量,也不能按效果付費。這不是人傻錢多的表現嗎?
這個年代大的兩個話題:電商與傳統零售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。兩者的悖論壹直不斷。從馬雲和王健林的豪賭,到知名報紙停刊(調侃壹下:或許鄧文迪與默多克離婚,不是因為人不行了,而是報紙不行了),壹邊是大廈將傾的調調,壹邊是晚生還嫩的小曲。誰是誰非,誰都有權利評說。始稷從廣告價值層面,以傻瓜式的思維略作分析。
傳統媒體之情狀
依"河洛品牌烙印法",報紙是新聞屬性,烙印在壹個"新"字;雜誌是休閑屬性,烙印在壹個"潮"字;電視是家庭屬性,烙印在壹個"通"字。
智能手機、自媒體化、監管、制度、優勢感,加在壹起是報紙的夢魘,壹些報紙靠副業,聯合賣車、賣翡翠、賣蟲草之類。雜誌稍微好過壹點,從《穿PRADA的女魔頭》、《辣媽正傳》中,即可折射出(時尚類)雜誌為什麼會好過壹點。因為(時尚類)雜誌的夢魘和品電商的興起會是同步的。其他主要看渠道了。
無論從央視招標還是《爸爸去哪兒》這個節目的火爆,都可以窺見電視還是那麼拽的媒體。另壹層面上,單單距離央視新址較近且的萬達廣場,誇張壹點,幾乎每層都有壹家央視媒體代理公司,未來廣告就在對面的世貿大廈。這些公司的業務員,就是所謂的三年出壹單,壹單吃三年的情況。
電視為嘛不死,有電腦有手機有iPad,電視這玩意又不智能,又不能隨心所欲。
在做地產的時候,研究中式住宅的不同,西方的房子廚房重要,中國的房子客廳重要。而客廳是以電視為核心,電視以央視為核心,央視以壹套為核心。生活需要核心,廣告也需要核心。電視廣告強勢、廣泛、集中。
《圍爐夜話》是因為沒有電視,有了電視之後電視就是核心。沒有見過壹家人圍著魚缸吃瓜子、喝茶、聊天的,也沒有全家圍著壹個電腦刷微博、圍著手機看朋友圈的。電視是以家庭(或群體)為單位共享的,其他幾個屏幕多是個人屬性。
可以用其他終端看世界杯、看歐冠、看NBA、看美國大選,但是電視的中心屬性沒有被替代。在酒吧裏、飯店裏、家裏,壹起圍看重大節點的電視節目,用手機來分享,這是相輔相成的,而不是完全對立的。相比之下,PC若沒有商用價值,還不如電視穩妥。
網媒有錢去自己做個衛星發射到太空搞直播、也可以像搜狐壹樣去把傳統媒體的人的挖過來、也可以像芒果臺壹樣自制電視劇、可以買斷、可以直播。但是網媒的起點不如電視高。
網絡媒體之現實
從所謂1.0的門戶時代開始,不論怎麼講,都是娛樂屬性多壹些,核心在壹個"色"字。
這個"色"字,導致了受眾心裏的本質不同,廣告匹配和效果也不同。
譬如在糗百上投壹個十分嚴肅的汽車硬廣,會是什麼效果?直接聯想=車震。大家的心態都是沖著娛樂來的,情緒也處在娛樂狀態,嚴肅不起來。就如同讓趙本山去競選美國總統,壹上臺演說就忍不住笑了。再如湖南衛士,也是在壹個精神相對放松的心態下。糗百和湖南衛士都是娛樂屬性,放松的狀態,都能帶來消費沖動才對,但前者帶來的只是性沖動。
媒體情景,或者說是媒體氣質、性格,和媒體專業壹樣重要,共同決定著媒體的屬性,這個屬性和數據壹起決定著廣告的有效性,進而決定媒體的廣告價值,而媒體的廣告價值,就是媒體的命脈。類似於《大學》的格物到平天下壹般。
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解釋百度的廣告為什麼有效。因為用戶是在相對認真和緊張的環境中。
另壹條線上,垂直媒體,在壹個"準"字。不是"專",也不是"深"。之所以不是"專",是因為作為網絡媒體,話題沒有娛樂性,沒有廣泛性的觸類旁通,會很艱難。之所以不是"深",因為過深了不符合受眾質素底子,曲高和寡對個人還好,對於媒體是毀滅性的。所以是壹個"準"字,準確的準,準時的準,水準的準。
媒體的廣告價值,絕非千人成(CPM)這麼簡單,否則郵件、短信不是更好嗎?媒體場景才是重要的。
廣告投放的變易
多數傳統企業放棄央視並不是不看好,而是貴,這壹點已經很多人說過了。打個比方:就如同屌絲不追女神,是因為養不起,不是否定女神漂亮。把壹大筆錢砸到電視廣告上,畢竟是需要壹定的魄力的,以前是,現在更是。網媒不然,百度先交5600就可以,還可以自己設置預算,微博官方推廣、CPM\CPC等等都是如此。網媒的進入成本低,還有數據反饋,還可以互動。諸如數字化、大數據這麼火,"人傻錢多"的傳統老板怎麼還往電視上投?
再打壹個比方,企業喜歡各種各樣的媒體,如同男人喜歡各種各樣的女人,但老婆只能有壹個。核心的媒體也必須要有。以前做傳統企業客戶,譬如地產和地方性品牌,報紙是主線,全國性品牌電視是主線。互聯網思維講究"去中心化",但受眾需要有值得信任的信息中心,廣告也需要有中心來觸發傳播,如同西方民主國家也需要總統。
所以,百度貼吧也好、貓撲,天涯,19樓也罷、微博也行、微信也可,還有很多都曾經是觸發營銷傳播的核心媒體,但多是所謂"出奇"的套路,而未能承擔起"守正"的功能。出奇是節點性的,守正是長期性的。守住正才是真的出奇,這是營銷的終級線索,沒有壹招鮮能吃100年的,譬如曾經的富亞塗料。
網媒目前的核心是可以說是網址導航和百度,帶流量是花錢就有,也都很貴,且形式單壹。網媒相對於傳統媒體,有壹個共同的弊病——"碎",缺乏基本的秩序。碎,導致了過多的冗余,有及時性,但沒有保鮮性。
當下的社會化營銷、內容營銷,不僅僅是財務上的投入,還要有龐大的團隊數量和質量才行,這顯然是多數企業摸不到頭腦的。坦白說,對於我們第三方公司(品牌、營銷、廣告、公關)來講,所謂線下廣告出街,比起網絡整合來講要簡單的多。所以第三方網絡營銷公司數量很多,但分的很細,實際上還沒有滿足廣告主的需求。多數大的第三方公司主業還是在傳統上,數字和網絡合作和外包的更多。
所以電視現在還是做全國市場的頂層媒體。對建立所謂"逼格",或者"道若極三境"中的品牌信任,當下還是好的選擇。並且具有聲音,更容易促進記憶,而網媒的聲音到達就太低了。
更重要的是,畢竟老百姓的意識裏,上央視的品牌還都是。這個意識不是輕易能改變的。而網絡媒的烙印,單這壹個"色"字就是壹把雙刃劍,UGC又是壹把,自媒體還是壹把,這個過程猶如法國的民主變易壹樣。始稷以為,數據美好之後,媒體情景將是根底的價值。
後,《易·文言》說:"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",傳播正能量,建立社會價值是正道。